记者节特别策划丨我是记者,我会记着(三)

唯有热爱抵漫长,唯以奋进写未来。在山西焦煤加速建设世界一流炼焦煤企业的新征程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坚守在岗位一线,或奔赴新闻现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用手中纸笔抒写出一篇篇有思想、有品质的新闻稿件;用指下键盘编排出一件件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的作品;用肩上装备选取合适的拍摄角度,给予观众更多的视觉冲击……他们就是奋斗在新焦煤各条战线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第24个中国记者节,让我们共同倾听他们的收获感悟,领略他们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肩上有担当的精彩人生。

交付最真心的作品

李艳军:华晋焦煤新闻中心视频新闻组组长

提笔暂顿,思绪万千,脑海中浮现着的,是那些为新焦煤建设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形象。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何为真正的奉献。

在别人眼中,我言语不多,较为腼腆。来到单位后,我先后在抽采队组和区里工作,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规范标准、严肃认真是我骨子里的一贯作风,工作时我更是将严谨细致做到极致。这种工作作风和那段工作经历也为我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人说,记者只是记录者,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们虽然都是当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但不一样的是,我们在记录“行”的同时,也在记录“心”,做最真实的听众,感受矿井工人最真实的故事,交付最真心的作品。

大家看我总是风风火火的,前一刻还在办公室电脑前码字,下一刻就已经穿上工作服到井下采访了。大家都觉得我上手极快,是新闻战线的急先锋。不得不说,兴趣真的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现在,我不仅成为一名文笔不错的记者,还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摄影师。而且,得益于之前的下井经历,我与生产单位人员沟通非常顺畅,更能理解他们的工作艰辛。因此,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悟,希望可以用手中的笔,记录企业发展和新焦煤建设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李斌,看看我们当前生产衔接和下一步生产部署,我们怎么写更合适一点?”“李伟,这个绝对瓦斯涌出量、相对瓦斯涌出量的最新数据我再和你核对一下,马上要更换新的牌板了。”……只有在路上,记者才是记者。比起坐在办公室,我更愿意去生产单位,这样才能发掘到与众不同的新闻点。“听说了吗?李伟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瓦斯检查工一等奖了。”“李斌入选华晋焦煤‘十大杰出青年’了。”“李艳军和李斌写的《干部包队 精益到位》又上公众号了。”……大家现在对微信公众号的热情特别高,经常查看、点赞、转发,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鞭策。这些成绩的背后,何尝不是我们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成就呢。对于我来说,能够以奋进之笔书写民生答卷是我最大的快乐。这不,我的作品《把实事办到员工心坎上》在《中国能源报》刊登,初衷就是希望能把更多的实事惠及员工;组图《健康小屋 护员工安康》也在《中国能源报》刊登,希望健康小屋可以为员工健康保驾护航。

在我心中,每一名为新焦煤建设付出努力的人都是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他们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用坚韧不拔的信念为新焦煤建设撑起了一片天。我希望将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煤炭行业,了解这些默默奉献的“煤亮子”。

回望奋斗30年

白文莲:山西焦化新闻中心副主仼、编辑部部长

1994年10月,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在经过两年执教生涯后,调入山西焦化,被分配到山西焦化报社工作,先后从事激光照排、记者、编辑等岗位工作。30年转瞬即逝,回想起在新闻中心走过的日日夜夜,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

报社有个好传统——评报会。每周报纸出版后,在总编的组织下,我们记者、编辑会聚在一起,从这一期报纸的标题、文稿到排版、印刷,全方位对一期报纸进行评议。哪篇文章写得好,哪个标题立意新,尤其是哪儿有错别字,哪个语句不通顺,大家都会敞开心扉说。通过这种红红脸、出出汗的方式,记者、编辑的工作质量得以快速提升。令我们自豪的是,我们的报纸在中国化工记者协会180多家报刊评比中长期位列于编校质量第一名。

记者采访写作,紧张而充实。为了寻找新闻题材,我们深入基层,与员工一起上焦仓,下通廊;为了把重大题材报道好,我们冥思苦想,挑灯夜战;为提高新闻写作水平,我在日常学习的同时,积极学习新闻专业知识,用6年时间取得了新闻学专业大学毕业证……功夫不负有心人,由我采写的新闻观察《新模式带来新变化——山西焦化三班两运转工作纪实》被评为2010年中国化工记协好新闻。

都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其实在编辑记者的稿件时,也在考验一名编辑对文字和新闻的把握能力。《山西焦化》报的出版,包含着记者写稿、编辑选稿、领导审核、策划编校等多道工序,是新闻中心全体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著名新闻工作者邓拓说:“报纸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的。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前不久,我到集团公司新闻中心工作了一段时间,通过与集团公司新闻中心记者编辑一起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新闻工作学无止境。在这里,我不仅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能力,更看到了大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为了抢新闻,大家会一起等到晚上十一、二点;为了保证编校质量,大家反复斟酌,层层把关,眼睛看到发红发酸;为了设计编辑出好看的版面,大家坐在电脑前反复调整,几经修改;为了策划出好的新闻并力求出彩,大家会与基层记者反复核对;对我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家都会耐心地指正出来。无数个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的夜晚,我们共同经历,共同成长。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如今,我在新闻宣传岗位已经走过30个年头,翻阅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山西焦化》报合订本,看着一版版、一篇篇印着自己名字的新闻作品,里面既记录着企业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也记载着我的工作历程和奋斗足迹……

记者就该在一线

张桐:销售公司党群工作部宣传(统战)二级专员

手脚并用爬到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身边的防护只是一圈铁栏杆,脚下是镂空的钢丝网,海风一直在吹,人随时都会失去平衡,平时能够稳稳端起相机的双手,此刻也因为紧张而不由得微微发颤……

以上这一幕发生在刚刚过去的十月,当时集团公司首船自主出口配额外贸炼焦煤正在龙口港装船,我有幸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前往现场记录和见证这一意义重大的时刻。

为了确保采访工作顺利进行,我跟往常一样提前搜集了许多资料数据。正如预想的那样,在货轮靠岸的前一天,全体驻港同事几乎全程守在现场,他们和港区的工作人员对接各项工作进度一直到天黑。我也在大家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堆场除杂、转运短倒、临时堆存等场景的拍摄录制和相关业务人员的访谈工作,还对后续装船环节的拍摄位置进行了提前踩点。本以为这次采访已经万无一失,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却还是发生了。

第二天,在接到货轮靠港的消息后,我和驻港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往港口,但等到了装船现场后我们都傻眼了——昨天提前选定的拍摄机位上临时堆放了三个巨大的抓斗,几乎挡住了整个船头和半个船身,完全没有拍摄的角度和空间,这该如何是好?

这时,我注意到旁边不远处有另一台门机正在停机维护,在操作室下面有一个环形的平台可以站人,而那里正好可以避开地面的遮挡,是眼下最合适的拍摄位置。在征得港区同意后,我立刻背起相机沿着接近五十度的台阶向上爬去。刚开始,我整个人还沉浸在找到合适机位的喜悦里,等爬到第二段转角的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自己有恐高的毛病,随着眼睛往下一瞟,冷汗一瞬间就冒了出来,双腿也开始发软,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这时跟随在我身后的驻港同事看出了异常,他问我要不要紧,如果实在不行就交代一下要求,由他替我去平台上拍摄。

同事的话略微缓解了我心里的紧张,但转念一想,记者本就该亲历、亲见、亲闻、亲为。一念至此,我便继续向上,不多时就上到了平台。平台位置距离地面将近40米,脚下是镂空的钢丝网,四周的防护栏虽然是用角铁焊接而成,但在这个高度也显得有些纤细,再加上偶尔可见的锈迹,实在难以给人安全感。

这时太阳已经开始西沉,时间不等人,我快速调整了一下状态,设置好相机参数,眼睛靠近取景框,右手轻按快门,调整、对焦、按快门,调整、对焦、按快门……不觉间已经绕着平台来回走了十几分钟,拍摄了一百多张照片。

这些年,我在各个港口的现场拍摄经历,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成效,更被一线驻港同事们爱岗敬业、心系客户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我将继续努力用镜头和文字,让更多人了解他们在异乡的奋斗与坚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