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盛赞西山煤电金信公司:“姑娘”找了个好“女婿”

金信 准格尔1_副本.jpg

深秋的内蒙古大草原,秋风阵阵,寒意逼人。

10月29日下午5点,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暖水物流园区建设工地传来好消息,随着2#产品仓A仓第一阶段滑模完成,经过5个多月昼夜施工,由金信项目部施工的8个大型储煤筒仓齐刷刷升至22米以上,宣告该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远远看去,仿佛8座蒙古包守护着茫茫大草原。

金信 准格尔2_副本.jpg

草原上升起八个大筒仓

10月28日上午,汽车七拐八弯来到位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暖水物流园区建设工地。我们看到,在一片山峦起伏的沟壑间,在人欢马叫的工地上,塔吊高耸、钢筋如林,8个储煤大筒仓一字排开,居中一个筒仓正在向上滑模。

准格尔旗暖水物流园区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园区占地105.86公顷,由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生活福利系统及锅炉房、泵房、化验楼、办公楼、厂区道路等组成。其中,直径22米的1#产品仓4座,直径26米的2#产品仓4座,总储量可达10万吨,两个煤炭加工棚总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整个园区总造价4.86亿元,是金信公司此前中标的最大社会工程,也是该公司第一次中标的总承包工程。

近年来煤炭行业低迷,煤炭建筑领域更是举步维艰。内部不足闯外部,碗里不够捞锅里。为了干好这项社会工程,打出金信品牌、铁军风采,金信建筑公司选派精兵强将,由公司副总经理解德强挂帅,迎着呼啸的北风,奔赴鄂尔多斯大草原。

2019年12月24日,大雪纷飞,内蒙古准格尔旗暖水乡的沟沟坎坎里,金信公司建设者们正在踏雪进行场地测量、放线,在一片山野沟壑间制定施工方案。

远离故土,人迹罕至。在没水、没电、没信号、没人烟、没道路的地方,金信建设者们顶风冒雪,与甲方沟通、与地方协调、与村民联系、与大自然抗争,直至农历小年(腊月二十三),为来年大规模施工打下了基础。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金信 准格尔3_副本.jpg

凌晨,捣固混凝土的振动棒停了

由于疫情影响,春节过后,工程开工一拖再拖。

直到2020年3月中旬,新冠疫情刚刚有所控制,金信公司的建设者们就戴着口罩,带着体温测量器,冒着被疫情感染的风险,踏着尚未融化的皑皑白雪进场,推土机、装载机、打桩机的轰鸣声,土方队、打桩队的喧嚣声、号子声响彻沟沟坎坎,唤醒了宁静的大草原。

平场地、开道路、起腐层、挖冻土、打桩基……建设者们在方圆100多公顷的土地上摆开战场。

4月份,挖土填沟、土方清运。

5月上旬,1#、2#产品仓桩基施工启动。为了夺回新冠疫情影响的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工地上实施全天24小时两班倒作业。

8月初,2#产品仓D仓基础施工。8月中旬,1#产品仓A仓基础施工;9月14日,8个大筒仓依次开始滑模,项目部所有人员一律不准请假,分白班夜班紧盯现场,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

从3月中旬开始,金信公司副总经理解德强日夜坚守在工地,整整8个月,他身在工地,心系工程。每天早6点40分,他雷打不动主持早调会,总结头一天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情况,通报存在问题,安排当日施工及必须注意的问题。7点10分早餐时间,他和项目经理、副经理们边吃饭边研究解决棘手问题,他诙谐地称之为“每日早餐会”。

工地上,千头万绪。解德强日夜奔波于甲方、当地政府、村委会和村民之间,协调工程建设与方方面面的关系。随时随地检查施工情况,常常半夜到工地,和大家一起干,一起解决问题。

10月27日凌晨4点,刚刚从工地回来,解德强正在似睡非睡之间,工地上正在滑模的振动棒忽然停了。解德强立即打电话询问,工地负责人说,是混凝土供不上。他又打电话到搅拌站,对方说水泥厂的水泥车因故障停在路上。筒仓滑模施工必须连续作业,即使短暂中断,也会影响施工质量。解德强火急火燎地打电话到100公里外的水泥厂,要求他们再发一辆水泥车救急……

打完这通电话,解德强睡意全无,立即投入新一天的战斗。

金信 准格尔4_副本.jpg

项目经理手上磨出血泡

10月28日上午,笔者顺着上人梯笼,登上22米高的筒仓施工平台,在一片忙碌的工人中间,看到一位两鬓染霜的老师傅正在用自制小铲子一下一下清理模板上的混凝土。

这位满面灰尘的老师傅叫王东升,是55岁的金信公司土建副总工程师,虽然已经到了内退年龄,但仍然身兼项目部总工程师,和年轻人一样,他天天盯在现场,几个月没回家了。

王东升说:“自打筒仓滑模开始以后,天气转冷,工人招不进来,我们把打土方的队伍调过来,人手还是不够。以前由工人清理模板上混凝土的活儿,现在全部由管理人员承担起来了。”

说话间,一位挺帅气的小伙儿走了过来。

“这是项目部经理刘涛。”王东升转向刘涛说:“你把右手伸出来。”

在刘涛右手食指与无名指之间,有个黄豆大的血泡,粗糙的手掌上还有几个老茧。“这不算啥,他们几个人都有。模板上的混凝土清理不干净,影响筒仓滑模质量,我们一个班12个小时,滑升7个行程,大约要连敲带铲21000多下,才能保证内外模板的干净。我们这几个管理人员每天不停地又铲又敲,手上起个泡磨个茧很正常。”刘涛说。

上阵父子兵

在施工最紧张的时候,看到工地上人手拉不开栓,分管生产、质检的项目部副经理陈云,打电话动员今年61岁、已经退休6年的老父亲陈义学来工地帮忙。

陈义学退休前是金信公司施工一线的抹灰组长,抹灰技术过硬。听儿子说内蒙工地上缺抹灰工,立即联系3个老伙计从太原赶赴鄂尔多斯,和儿子并肩战斗。

在施工现场,4个老师傅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筒仓里面抹灰、压光,一组负责外面抹灰、收面、压光。陈义学技术好,主要在筒仓外壁抹灰,两人一个班要完成205平方米抹灰压光,保证外壁光滑、平整。说起抹灰技术来,陈义学一下子来了精神,他说:“别看不起抹灰,干这活儿得十分细心,横抹要重,竖抹要轻,手劲要匀,才能抹出这面儿。”再看他抹出的面儿,真是光滑如镜。

“找了个好女婿”

初到工地,甲方对这支队伍持怀疑态度:“别的队伍光是管理人员就三四十个人,你们8个人干4个多亿的工程,行吗?”

行不行,看行动!

8月份,当地降雨量奇大,连续下雨20多天,工地上遍地泥泞,道路湿滑,混凝土搅拌车和运输材料车辆进不了场,为了保证进度,他们用铲车推开稀泥,勇猛战斗。

项目部管理人员少,他们一人多岗,常常是“一个萝卜多个坑”。项目部管生产的管安全、管协调,还要与甲方、监理对接。管技术的管规程、管进度、管资料,还要到现场抓质量。10月7日8点30分,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副经理曹玉强下夜班,开完早调会刚躺下,公司领导打电话通知,甲方领导要到工地检查,他打起精神陪同检查到中午1点半;刚要睡觉,2点又来电话,公司党委要求上报党员“三会一课”资料,此后他再没睡着;夜班,曹玉强准时来到施工现场。

为保证工程质量,他们在施工工艺和技术上做了很多改进。原来采用钢管上人马道,需要人工多,危险系数高。现在改成上人梯笼,用钢丝网片将人梯围护起来,既保护了人员上下筒仓安全,又节省了安装人工费用。

过去施工筒仓外壁方型柱子时,模板在拐角处拼接,滑模时常常发生漏浆,影响外观成型。这次他们在柱子拐角处,用钢模板压成直角,直接向上滑升,既有效防止了漏浆,又保证了柱子外角平直美观。

正在工地上检查的甲方现场总负责人王鑫高兴地说:“我们起先还对这支队伍不放心呢,现在看来是选对了人。如果把我们的工程比作待嫁姑娘的话,可真是找了个好女婿啊!”

金信 准格尔5_副本.jp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