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上周二,是爸爸70岁生日,我们都回了娘家,准备给父亲过个生日。年幼的儿子淘气,在家里高兴地跑来跑去,东翻翻西碰碰,一会从柜子里找出一本旧影集。

“姥姥、姥姥,这是什么?”儿子举着相册大声地喊道。

“啊哟,我的宝,这是从哪翻出来的呀?”妈妈惊讶地说着,“快拿过来,我看看”。

“这是咱们家的老相册”。说着,妈妈抱起了我的小儿子,“你来,我告你”。妈妈拿起影集,戴上老花镜,慢慢地给我儿子讲述起那些“过去的事情”。

翻开第一页,便是爷爷奶奶一起抱着小小的我,穿着皱皱的花棉袄,脸上似乎还犯着“农村红”,年轻的爸爸妈妈微笑着站在一旁,身后是一处破破烂烂的小平房,照片的背面隐约还能看见“1984年2月,北寒村”。

“嘟嘟,这个就是你妈妈,”母亲指着那个幼小的孩子,对我儿子说道。

“哪啊?我瞅瞅。”我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跑了过来。

38年前的一天,我就出生在这个叫做“北寒”的小村庄中。那时爸爸、妈妈、我,还有爷爷和奶奶,一家5口挤在一个十几平米大的小平房里,没有厨房,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没有暖气。做饭只能在门口支个小灶台,拉着风箱,烧着蜂窝煤,不论风雨,不论寒冷,捡着片材,任由黑黑的“浓烟滚滚”,只为可以吃上一顿“饱饭”。这还不是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上厕所的问题。全村只有3个公共卫生间,从家到那也要走上3、4分钟,尤其每天早上,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每个人都捂着口鼻,急促地轻跺着脚,可是也只能缓缓地挪动步伐,时而还能听到不耐烦的唠叨声。

“妈妈,妈妈,你快看,姥姥说这是你,看你的衣服好破啊,”说着,儿子捂着小嘴笑了起来。

“那个时候啊,我就想着,以前在村里割麦子的时候总听人说,城市好,城市有楼房,有厕所,不用干农活,有这,有那,可来了之后,这不也是小村子吗?”说着,妈妈若有所思地沉默了起来。

“姥姥,这小房子好破啊,是不是和《三只小猪》里小猪盖的房子一样啊?在哪?你领我去看看好不好啊?”

“哎呀,早拆了,记不清了。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一年一个新政策,每个都是想着咱们老百姓,那些小平房早就拆了。对,现在的中海国际那,就是原来的北寒村,你看看那不全是高楼,多气派啊。听说,村里的人现在也都生活的很好,早就过上了以前书上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了”。

“这个是谁,是姐姐吗?”儿子用那胖胖的小手指着一个穿着花裙子的小姑娘问姥姥。

“那是你妈妈”姥姥笑着和嘟嘟说着。

“这是咱们的旧房子,你瞧,你妈背后那个小柜子里,都是好吃的,你妈呀,总是钻进去,偷偷地吃好吃的。”

哈哈哈哈!“妈妈是个小馋猫!”儿子开心地笑着。

“可不是啊,你妈小时候可嘴馋了,吃完大米还得把脸贴进去,舔的干干净净”。这时,父亲过来了,一脸“鄙夷”的笑着。

“小馋猫,小馋猫!”儿子连蹦带跳地叫了起来。

“好了,饭好了,准备开饭!”父亲招呼着全家人吃饭。

“哇!好棒呦,我要吃虾,吃这个鱼,还要这个,还要那个……”儿子高兴地就想伸手去抓,那本老相册也被扔在了一边。

一家人摆好碗筷,准备开饭。“等等,等等,”一直在学习的女儿发话了,“姥爷,我送您的生日贺卡,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哎呀,我的好孙女,谢谢你!”说着打开贺卡,“老婆子,你快看看,这字写的真好呀!”

“是啊,有进步,有进步,继续努力啊!”

儿子撅起小嘴,有点委屈“我没有礼物”。

“没事的,没事的,我们来一起干杯,祝姥爷生日快乐,好不好?”我赶紧圆场……

饭吃到一半,父亲有些酒意,开始了他的演讲。“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以前的时候,我们可吃不上这些好吃的。就说这最普通的豆腐吧,挑扁担的爷爷会在门口的墙上划道道,划了道第二天才能有,一个月也只有那么几斤。这肉啊,更是难得,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割点肉,包个饺子,最多炒上一两个菜。以前啊,都是拿粮票,按人头供应,一个月只有那么一点细粮。哪有什么鱼呀,虾呀的。就是瓜子、糖也最多买上半斤了不得了。”

“姥爷,什么叫粮票啊?细粮又是什么?”女儿不解地问道。

“粮票啊,”父亲大笑了起来,“改天让你姥姥给你找找,看看还有没有。这白面、大米就是细粮。”

“白面、大米?细粮?只有一点?”

“是啊,要不,你妈能吃个大米饭,把脸扒进碗里啊?”哈哈哈哈。

“爸,这事能不能不说了啊”我顿时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了起来。“不过,确实是真事,你看看你们现在经常有新衣服穿,我们那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件新衣服,还总是穿了一年又一年的,大的穿了,小的再穿,要是破了,补补再穿,你瞧瞧你们身上哪有补丁啊。”

一直忙着吃饭的小儿子好像突然听到新名词似的,一脸稚嫩地问我:“补丁?是什么玩具啊?妈妈,我也要。”

大家听到这话,都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孩子,你听过‘女子无才便是德吗’?”姥姥朝着我的女儿问了起来。

“嗯?什么意思?那我是不是不用学习了?这么好么!”女儿似懂非懂地说道。

“说的是旧社会,女孩子没有学习的机会,只能在家做饭干家务,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妈妈说道。“放到旧社会,就像现在,女孩子也只能刷锅、洗碗,根本不可能让上桌吃饭,更别说像你刚才一样可以为我们展现你的作品。”

“孩子们呀,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人人平等。一年一个台阶,生活越来越富裕了,总有穿不完的新衣,有不断变化的好吃的,就连家里的东西都是越来越智能化。你看,我说话,就能遥控了家里的电器。以前哪敢想这些啊!”父亲说着,若有所思地看着房中的一切。

“姥爷,我吃饱了”说着,就要下桌。

“不行,不行,你看看你碗里,剩下那么多。你要知道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要知道节约,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不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我知道。”儿子撅着小嘴,又拿起了筷子,继续扒拉着碗里的饭菜。

“嘟嘟,你知道红军长征吗?那个时候很困难,红军都没有吃的,啃树皮,吃野草,有些战士都饿死在路上,就是这样,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不能丢的。”

“对,对,对,我知道,在家我见过那个徽章,上面有国旗。我要当共产党,我要当兵,我要做解放军。”说着,举着小手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好好好,共产党员,那你可不能浪费啊,赶紧吃。”父亲欣慰地笑了起来。

“小共产党员,我问问你,你知道今年是建党多少年吗?”

“100年!”儿子脱口而出,这让我们实在太惊讶了。“幼儿园老师讲过,我还画了国旗、长城、还有坦克,我们还排练了节目,我给你们唱。”说着,便唱了起来“红星闪闪,放光芒……”

听着略带跑调的童声,让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山”人,生在西山,长在西山,这片土地养育了我,这片土地让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

小时候常常听老一辈人说:“进趟城”,那个时候就在想,我们这儿不是城里吗?不是太原市吗?为什么说的和我们是村里人一样?每每这时,我幼小的心里就备感委屈。我们被“城里人”称为“煤黑子”;妈妈也总是唠叨着“这床单才几天呀,又这么脏!”;抬头好像永远都是灰蒙蒙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煤灰味;街道窄窄的,随处可见小土房;想进趟“城”,也只有那么几趟公交车,还永远都是满满的。

后来,天变蓝了,马路变宽了,楼房变多了,鲜红的大喜报“××,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街上随处可见的树、花,空气里也有了甜甜的味道;马路上跑着越来越多的小汽车;人们开始聊起了生态园,聊起了旅游……

爸爸说,这些变化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是啊,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百年的进步,历经沧桑岁月,饱经风霜洗礼,自强奋进,蓬勃不息。从1921年,全国50多名党员,到1949年的448.8万名党员,再到如今的9191.4万名党员。回想过去的那段峥嵘岁月,心中无限感慨。2021年,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岁生日,风华正茂的他正以骄傲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中国共产党在屈辱中诞生,在沸腾中成长,积累了先进的经验,指引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虽然我无法亲自体验其中的成功感,但我亲眼见证了党的伟大所带给我们西山人日新月异的改变。生态园、桃花沟、文旅小镇、葡萄苑、玉门小区等,不断改善着人们的居住环境,让更多的“城里人”了解西山,爱上西山。俗话说的好“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我深爱着的西山,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自强、自立,努力奋进,在“黑煤土地”上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奋斗的华丽篇章,我想,这也正是为中国共产党百岁诞辰最好的献礼!我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而骄傲,我为奋力拼搏,不断创新的西山而自豪!


返回顶部